当前位置: 首页-先进典型-劳模风采
那木斯来
发布时间:2014-11-13 10:47 作者: 来源:
  

   乌兰木伦中心卫生院院长那木斯来主要事迹材料

  那木斯来,男,1962年9月出生,蒙古族,党员,1985年参加工作,2005年至今担任乌兰木伦中心卫生院院长。八年来,那木斯来在医疗战线上兢兢业业,求真务实,医术精湛,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被职工拥护,被广大患者称颂,将卫生院的各项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他曾获得全区优秀基层院长,省、市、旗级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旗劳动模范,旗级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

  立场坚定 旗帜鲜明

  那木斯来能够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学习和活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学习中央、自治区、旗委旗政府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等;通过学习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提高了自身的理论素质。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那木斯来从事医疗卫生事业以来,本着让领导放心,让基层和同事满意的工作态度,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那院长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医生,往往是在治疗的同时总结临床经验。工作之余,他总是伏案读书,博览中外医学经典,潜心研究,认真分析,推陈出新,筛选良方。他也是一个执着的人,有一种不干则已,一干干到底的狠劲,有一种在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的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木斯来将接手的乌兰木伦中心卫生院由最初的670平方米发展为今天的6000多平方米,将之前陈旧的医疗设备及办公设备更新换代,如今卫生院拥有大型彩超 X光闭路透视系统、全自动生化仪、全自动血球仪等先进医疗设备。就诊人数也由之前的5000人次/年发展到今天的3万人次/年,提升了卫生院的声誉。多年来,那木斯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和他的医护人员应用中西蒙医结合针灸疗法治愈了患有慢性胃炎、慢性气管炎、腰椎间盘突出、顽固性头疼、类风湿、风湿性关节炎、功能性子宫出血、面神经麻痹等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患者,深受患者的称颂。

  建章立制 率先垂范

  那木斯来一向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始终认为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他首先是完善了卫生院内部管理。根据需要开设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蒙西医科、康复理疗科、预防保健科、口腔科等诊室,对各科室职能、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和就医程序等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使卫生院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运作规范。二是完善了行业服务的规范体系。卫生院建章立制,他亲自带头严格按“六条禁令”的要求,践行“十个不准”,广泛宣传卫生院为农牧民患者服务的《公开承诺书》,并广泛征询意见。三是完善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考核机制。制定了《乌兰木伦镇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评分标准》《乌兰木伦镇卫生系统行风建设考核评分标准》,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目标,量化了各项指标,更有利于督促检查。

  心系百姓 知难而上

  那木斯来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结合卫生系统的行业特点,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为患者排忧解难。一是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他主动与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的专家大夫联系,进行医学方面的切磋。努力提高医疗水平,不断引进高级人才,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医疗机构的硬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加强重点科室的建设。二是想方设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医疗质量监控,探索建立医疗质量评估标准体系,实行医疗缺陷通报制度,落实质量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把好人才、技术、设备、项目的准入关。改革现有医疗业务的不合理流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广数字化医院概念,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求医问药。三是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推行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降低药品占业务收入的比例。改革药品采购制度,实行药品,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让农民看得起病,买得起药。四是严抓医德医风建设。坚持以教育为先导,在医务人员中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活动。在卫生系统长期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优质服务活动。

  服务热情   认真工作

  “既然选择了白衣天使这一行业,就应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工作中来,就应不懈努力,为广大患者更好的服务。”那木斯来经常这样说,他不但是这样说的,而且是这样做的。从他工作至今,无论是上级来院检查工作,还是病人前来就诊,那木斯来都能热情接待,认真负责的为病人诊治。这充分体现了一名医生的良好道德。那木斯来也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医师,许多患者慕名而来,有来自宁夏、山西、陕西等省内外患者。一个从鄂托克前旗棋盘井来的久治不愈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他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此院找那院长治疗,两个疗程后就明显见效直至治愈;陕西一患者前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经针灸结合中蒙药治疗,很快便能行走自如,患者感慨的说,乌兰木伦中心卫生院确实名不虚传,小医院也有大能人啊!

  那木斯来在纳林希里中心卫生院工作期间,乌兰淖村有一位李华华孤寡老人,常年患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多种疾病,由于年老体弱,没有经济能力更无钱看病,我了解了这一实际情况后,亲自上门为李华华老人免费检查治疗,每年至少为李花花老人支付医疗费用5000多元,被老人誉为“人间的活雷锋,农民的贴心人”。巴本岱村林福栋全家四口人,其父母身患脑梗,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妻子体弱多病,生活特别贫困,我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起全家人的免费检查治疗和生活救治工作,每年至少要为这家人支付医疗费生活费6000多元。林福栋逢人便说"那大夫和我们非亲非故但比亲人还亲,是我们全家人的救命恩人,像这样的大夫去哪里找啊!"

  那木斯来自担任院长以来,不仅要对医院进行行政管理而且还是卫生院的技术骨干和科学带头人。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参加工作以来平均每天诊治患者30多人,共诊治患者已达50多万人次。从担任院长以来从不忘抚平济困工作。红庆河镇乌兰敖包村特别贫困,我每年都要去乌兰敖包村义诊一次;为患者免费检查治疗,送医送药上门,最少要为该村支付医疗费用10000多元以上。被全村誉为患者的"贴心人,穷人的好医生"。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融入到集体之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那院长在自己进步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传、帮、带作用,热情主动帮助每一位同事,似一根纽带和他们的心连在一起,共同努力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治愈每一位患者。

上一篇: 胡志华
下一篇:李拴虎